正在阅读:【劳模风采】余青青:让农业更智慧 让村民更富裕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1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新闻 / 社会民生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【劳模风采】余青青:让农业更智慧 让村民更富裕

转载 枞阳网04-21 11:48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枞阳在线 作者:黄媛媛 308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

  4月13日,在枞阳镇铁铜洲的金铜蔬菜基地,余青青正在大棚内给蔬菜进行人工授粉。棚内温度达25摄氏度,余青青穿着厚厚的工作服,一颗一颗,将雄花蕊的花粉涂抹到雌花蕊上面。当被问到是否感到炎热时,她说:“这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,我们常年都在棚里,早都习惯了。”她露出标准的微笑,绽放在她黝黑的皮肤之上。

  余青青,2012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,毕业后就去了广州从事教育培训工作。铁铜老家,父亲想种植蔬菜,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,他希望女儿能回来帮自己。那时,余青青在广东东莞金路教育做学习管理师,月薪8000元,相当可观,但想到父亲文化水平低,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,便辞去了自己高薪的工作,回到家乡帮助父亲创办了安徽省金铜蔬菜种植有限公司。

  2014年,通过村支两委牵头,她从新桥组农户手中流转了250亩土地,新建了200个钢架大棚,主要种植辣椒、莴笋、包心菜,西瓜、桃等蔬菜水果。余青青毕竟是“学院派”出身,对农业种植一窍不通,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种植方面的问题,都需要重新去学习。为此,她专门从芜湖请来了技术员,跟在技艺高超的师傅后面学习肥料的应用、蔬菜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等,此外,她还自学各类农业方面书籍,虚心向有经验的菜农讨教,积极参加农业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,并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。

  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很快,余青青用自己勤劳的双手、智慧的头脑完成了她从月入八千到年收百万的华丽转变。2019年,在政府“万千工程”项目资金的支持下,余青青又继续扩大规模,建立了枞阳县青园心家庭农场,新建了60亩大棚和3200平方连栋大棚,用于蔬菜瓜果的育苗和种植,含西红柿、毛豆、茄子等20个品种。余青青说,每年的5至7月以及9至12月是蔬菜瓜果的集中采收期,几乎每天都有3吨的蔬菜从农场运输出去,销往安庆、铜陵等周边市区。

  一人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是真的富。余青青建立枞阳县青园心家庭农场后,直接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就业,其中有贫困户10户,户均年收入12000元,促进村民增收致富。此外,余青青还细心注重政府政策导向,提出了通过优先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闲置土地、优先雇用贫困户为其解决就业问题等一些列举措,来帮助贫困户脱贫,公司每年吸纳贫困户用工15个,支付贫困户工资9万元。

  谈到未来,余青青拿出手机,将安装的物联网智能系统展示给笔者看,“这个系统能对大棚内的温度、湿度、土壤PH值进行实时监控,这样就能及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、环境状况,并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。今年初我们就在连栋大棚里安装了一个,投入了不少钱,下一步我想把这个系统全面应用到我的农场,更科学、高效地管理农场,让农业更智慧,让村民更富裕,这将是我不断奋斗的目标。”

已有1人点赞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返回顶端